雷公藤
【藥材名稱】雷公藤【毒】【拼音名稱】Lei Gong Teng
【別名】黃藤、黃臘藤、菜蟲藥、紅藥、水莽草、斷腸草、震龍根、,蒸龍草、莽草、水莽子、水莽兜、大茶葉、水莽、黃藤草、紅柴根、菜蟲藥、斷腸草、黃藤根、黃藥、水腦子根、南蛇根、三棱花、早禾花、紅紫根、黃臘藤、山砒霜、黃藤木。
【科屬】衛矛科植物雷公藤的根。
【產地】主產于福建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等地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】苦、辛,寒。有大毒。歸肝、腎經。
【功效】祛風濕,活血通絡,消腫止痛,殺蟲解毒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5 種中成藥使用雷公藤: 雷公藤內酯軟膏 雷公藤多甙片 雷公藤多苷片 雷公藤雙層片 雷公藤多甙 金關片 雷公藤片 雷公藤雙層片
【應用】
1、風濕頑痹,本品有較強的祛風濕、活血通絡之功,為治療風濕頑痹要藥,苦寒清熱力強,消腫止痛功效顯著,尤宜于關節紅腫熱痛、腫脹難消、晨僵,甚至關節變形。可單用內服或外敷,或者與威靈仙、獨活、防風同用,亦可與黃芪、黨參、當歸、雞血藤等補氣藥同用。
2、麻風,頑廯,濕疹、疥瘡。本品枯燥除濕,殺蟲攻毒,對多種皮膚病皆有良效。治麻風病,可單用煎服,或配伍金銀花、黃柏、當歸等;治療頑廯可單用,或隨證配伍防風、荊芥、白蒺藜等藥同用。
3、疔瘡腫毒。本品苦寒清熱解毒,并能以毒攻毒,消腫止痛,治熱毒癰腫疔瘡,常與蟾酥配伍應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湯,10~25g(帶根皮者減量),文火煎1~2小時;研粉,每日1.5~4.5g。外用適量。
【注意事項】內臟有器質性病變及白細胞減少者慎服,孕婦忌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季采挖,去凈二層皮,曬干,生用。
【現代研究】
1、化學成分:根含雷公藤定堿、雷公藤扔堿、雷公藤晉堿、雷公藤春堿和雷公藤增堿等生物堿。此外,雷公藤還含南蛇藤醇、衛矛醇、雷公藤甲素及葡萄糖、鞣質等。
2、藥理作用:
(1)免疫調節作用:紅斑狼瘡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,患者存在著多種免疫學方面的異常。經雷公藤治療后,常有顯著的療效。驗血發現,隨著紅斑狼瘡病情的好轉,血液中原先存在的免疫學異常都能發生不同程度的改善。在實驗室進行的體外試驗,也證實雷公藤的生物堿能夠抑制抗體的形成。
(2)抗腫瘤作用:動物試驗和一些臨床研究證明,雷公藤能抑制過快分裂增殖的腫瘤細胞,因此具有抗癌的作用。
(3)改善微循環作用:雷公藤能使血管擴張,從而增加血流量;能降低血液的粘度、改善血小板的異常聚集和粘附,從而使微循環的"血瘀"現象得以改善。
(4)其它作用:經觀察,雷公藤還具有抗炎的作用、殺菌作用以及解熱鎮痛作用等。此外,還發現,雷公藤毒苷具有抗艾滋病病毒的作用。
3、毒性作用:雷公藤對各種動物毒性不同,它對人、犬、豬及昆蟲的毒性很大,可以發生中毒甚至死亡,但是對羊、兔、貓、鼠卻無毒性。雷公藤對機體的作用有二:一為對胃腸道局部的刺激作用;二為吸收后對中樞神經系統(包括視丘、中腦、延髓、小腦及脊髓)的損害,及引起肝、心的出血與壞死。有謂雷公藤主要毒害動物的心臟,但對其他平滑肌及橫紋肌亦有毒性,此為中毒致死的原因。中毒后急救措施為催吐、洗胃、灌腸、導瀉等一般方法,利用羊血或兔胃浸出液的生物學解毒方法尚未確定。雷公藤的毒性成分可用醚浸出,但經過還原作用,毒性完全消失。
雷公藤圖片

雷公藤

雷公藤原植物

雷公藤飲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