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,超pen个人视频亚洲,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,粉色视频怎么看不了

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叢枝蓼

叢枝蓼

【藥材名稱】叢枝蓼
【拼音名稱】congzhiliao
【別名】辣蓼、蓼辣草、簇蓼、辣蓼草、水紅辣蓼、小辣蓼、紅桿辣子、野辣子棵、白辣蓼草、鉆之連、辣蓼、水紅花蓼、野紅辣蓼、家馬蓼、小紅辣蓼、旱辣寥、水紅花、叢生蓼、馬辣子
【科屬】為蓼科植物叢枝蓼的全草。
【產地】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。
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】辛;性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燥濕;健脾消疳;活血調經;解毒消腫。主泄瀉;痢疾;疳疾;月經不調;濕疹;腳癬;毒蛇咬傷
【用法用量】
內服:煎湯,15~309。外用:適量,搗敷或煎水洗。

【附方】
治急性胃腸炎:鮮吹風散(木蘭科植物異形南五珠子藤)三十公斤,辣蓼草五公斤,加水至一百二十六公斤,煎熬濃縮至四十二公斤,加2%尼泊金作防腐劑。每服10~20毫升,每日取三至四次,兒童減半。(《全展選編·內科》)

【采收儲藏】
7-9月花期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
【臨床應用】
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:用100%辣蓼煎劑,成人每次60毫升,日服3次;小兒按體重服10~30毫升,每日3次。待體溫下降至正常,臨床癥狀消失后再續服2~3天停藥。一般7天為一療程。治療54例,其中成人32例,小兒22例。成人組體溫下降主正常所需時間最短30小時,最長4天;小兒組體溫平均在36小時左右下降至正常。各種癥狀消失的平均時間,成人組為3天,小兒組為2.5天;大便性狀的改善較臨床癥狀為晚,在體溫下降及其他癥狀消失后,稀便仍可持續2~3天。全組病例大便培養陽性者共20例(其中弗氏桿菌18例,宋氏桿菌2例),治療后復查全部陰性,轉陰時間平均4~5天。成人32例全部治愈,無1例復發。小兒18例痊愈,4例顯著好轉。

【原形態】
一年生平臥或斜生草本,高30-60cm。叢生。單葉互生;葉柄短;托葉鞘有緣毛;葉片卵形、卵狀披針形或寬披針形,長4-9cm,寬1.5-3cm,兩端漸尖,兩面無毛或有短柔毛,在葉緣及中脈上常有小刺尖毛。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,花穗纖細,具稀疏的小花;苞片漏斗狀,無毛,常具粉紅色,邊緣有緣毛;花被5深裂,粉紅色或白色。瘦果卵形,有3棱,黑色,光澤,包于宿存花被內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環境:生于溪邊或陰濕地處。

資源分布: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。

【性狀】
性狀鑒別 莖技圓柱形,基部多分枝,棕褐色至紅褐色,節部稍膨大,無毛,斷面中空。葉片皺縮,卷曲,易破碎,展平后卵形、卵狀披針形,長4-9cm,寬1.5-3cm,先端急狹而成尾狀,基部狹楔形,兩面及葉緣有伏毛,或僅沿脈疏生伏毛,淡綠色至褐棕色,草質;托葉鞘短筒狀,疏生優毛,先端截形,有長睫毛。花序穗狀,單生,或2-3個集生,花穗細弱,花簇稀疏間斷;花被粉紅色。瘦果三棱形,黑色有光澤,包于宿存花被內。氣微,味微澀。

【摘錄】
《中華本草》 《中藥大辭典》
叢枝蓼圖片
叢枝蓼
叢枝蓼
叢枝蓼1
叢枝蓼1
叢枝蓼2
叢枝蓼2
叢枝蓼3
叢枝蓼3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南陵县| 泰顺县| 泰安市| 两当县| 遂昌县| 芜湖市| 江西省| 营山县| 五华县| 淄博市| 芮城县| 夏河县| 嵊州市| 汕头市| 永仁县| 泉州市| 上思县| 乐至县| 营口市| 南开区| 淳安县| 慈利县| 双鸭山市| 修武县| 林芝县| 微山县| 娱乐| 南昌县| 荔浦县| 三亚市| 成都市| 高邑县| 新乡县| 阿拉尔市| 汝阳县| 泌阳县| 观塘区| 固阳县| 玛纳斯县| 金寨县| 横峰县|